“這個基地已進入豐產期,鮮茶制成成品后,就可以進入市場銷售。”基地負責人羅啟華告訴記者,目前全鎮投產面積1200畝,僅藤茶一項就可以帶動不少村民實現脫貧增收致富。
據了解,藤茶又稱莓茶,富含黃酮,有“黃酮之王”之稱,具有三降(降血粘、降血壓、降血糖)、三抗(抗血栓、抗腫瘤、抗衰老)、三調節(調節血脂、調節免疫、調節腸胃)作用。
鄰鄂鎮平均海拔1200米,土壤富硒,適宜藤茶生長。于是依托自然環境的優勢,當地政府大力支持發展藤茶產業,把藤茶作為扶貧產業,希望帶動貧困戶以此脫貧致富。
“藤茶好就在當年就能見收益,一般在3月左右種茶,夏天就可以采茶,前期大概可以收入豐產的三分之一。”據羅啟華介紹,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,藤茶的畝產效益大約在5000元左右。
鄰鄂鎮自2017年初開始種植藤茶,采用“公司+專業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模式,目前全鎮種植面積1200畝,涵蓋五馬頂社區、艾坪村,共有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、專業合作社2家,在正陽工業園區建成投用了藤茶加工廠,取得了綠色食品和SC認證,通過線上線下進行銷售。
在五馬頂藤茶基地,記者發現每個村民提的竹籃里都放有一瓶冰水。帶著疑問記者咨詢了負責人。羅啟華說,為了保證藤茶的品質,要求當地的村民按照公司的標準生產藤茶。什么時候采,采什么茶,怎么采,怎么加工都有嚴格的限制。采茶時,放一瓶冰水在籃子里,是因為氣溫過高,為了茶葉的鮮嫩度,防止鮮葉蔫掉。
為了使藤茶的生產標準統一規范,合作社的技術員還會為種植戶提供免費的培訓。在種植和制作藤茶的過程中,遇到困難時,會定期開展關于藤種植和制作等方面的專題培訓,只要炒出了高品質的茶,自然也就能賣個好價錢。
產業發展是實現農民收入倍增的總開關,沒有產業支撐的農民增收是不可能持續的。鄰鄂鎮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,找到了發展模式,村民脫貧致富的希望也就有了。
“我去年年初才把土地流轉給公司種藤茶,土地流轉租金,加上我平時在基地采摘藤茶的工錢,去年收入超過1萬元。今年到現在我已經有幾千元的收入了。”在五馬頂藤茶基地的田坎邊,該村村民簡江蓉高興地說。
據了解,黔江區鄰鄂鎮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基礎條件,當地政府把藤茶作為扶貧產業來發展,通過具體的幫扶措施來引導和扶持更多貧困家庭,在藤茶產業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。該基地通過土地入股分紅、就近務工等方式已經帶動當地農戶230戶實現增收致富(其中建卡貧困戶56戶),同時還促進集體經濟的壯大。